据一项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实有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971.89万户,外商投资企业43.41万户,个体工商户3184.02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超过4000万户。数据表明,中小企业无疑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为:一方面,中小企业不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在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营销位居信息化四大需求之首
《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和战略目标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6000多家样本企业的信息化调查显示(有效问卷9200多份)。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已基本度过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要解决市场和营销问题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最为紧迫的需求,占到被调查企业的52.7%,这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管理控制、战略发展的大企业有很大的区别。17%的企业提出内部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的需求,11.2%的企业具有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因而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特点可归纳为四点:首先,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增强经营销售能力;其次,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发现更多客户,拓展供应链;第三,利用信息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后一点,是将信息技术用于企业管理,及时掌握经营情况,以求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中小企业信息化四大瓶颈
此外,调查还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仍然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在思想观念,至今仍有许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在认识上有误区,对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的了解仍不够。我国中小企业PC普及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如泰国和菲律宾;其次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调查显示,企业派人参加过信息化培训仅仅占了10%,其中,企业领导参加培训的只有8.9%;第三是在技术应用方面,尽管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是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16.7%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网站主要用于发布信息,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的企业应用了ERP;最后是在发展环境方面,社会服务体系仍不是很健全,覆盖面较小,服务内容不完善,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困难,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服务网络。
中小企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生力军
中小企业可以说是构成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生力军。在我们中小企业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同样也在制造业中显得尤为突出。此外,金融危机还有其他的因素给中小企业造成了扶持大的影响,也导致许多企业很多倒闭的关键原因之一。创新和信息化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去年中小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重创之时,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4万亿的计划等,也包括科技创新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是制造业,比如东莞地区等就积聚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制造业,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制造业依然亟需去改变自身的管理模式,近几年来,长期存在的发展模式粗放、缺少核心技术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那么,ERP系统会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甚至厂商信息化战略的变化而变化?中小企业进入更换系统的高潮期了吗? 改变管理生产模式,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制造业必走的一条路。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所处的第三阶段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正经历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扩散的历史过程。根据推进重点不同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之交,为信息技术单项应用和企业上网前的准备阶段。国家重点选择了一批条件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计算机应用试点,为各类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摸索经验。推进重点是,计算机在办公、财务、人事和部分生产经营环节等方面的单项应用和CAD/CAM、MIS等信息技术的初步应用,并鼓励中小企业应用上述技术。
阶段二,从2000年“企业信息化工程”开始,到目前为止,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特别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的导入阶段。推进重点主要是在各类企业扩大计算机应用和推动企业上网,建立电子邮箱,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经营活动和改进管理。
阶段三,从2008年到2015年,为普及深化阶段。主要目标是要在大部分中小企业迈入信息化门槛的基础上,深化集成应用。而推进重点主要是大规模推动企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核心业务如生产控制、人财物管理及网络营销等方面的信息化;使CAD/CAM、MIS/OA、ERP等覆盖率达到60%-80%,基本实现ERP主要功能,推广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推动更多的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的水平明显提高。
阶段四,自2016年,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信息化及其推进工作,将进入以生产智能控制、供应链及客户关系的优化管理及协同商务为标志的高级阶段。推进重点主要是,在实现ERP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应用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使CAD/CAM、ERP、SCM、CRM的普及率达80%-90%以上。中小企业能够基本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与企业ERP结合,实现协同与智能化应用。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目前处于第三阶段,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点:一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与对服务的满意度之间存在距离;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技术覆盖率高而应用普及率低的反差;三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在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四是中小企业因规模不同,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到了以提高素质为主的时期,信息化在提高中小企业素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相信在政府部门引导、IT厂商支持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下,走入信息化大门的中小企业必将大规模普及,IT应用也将日益深化。
上一篇:
针对汽车制造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模式及对策研究下一篇:
罗维互动签约TurboCRM 营销道路更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