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CRM实施顾问来说,如何将阻力化为动力是显示他们顾问水平的有力衡量标准,也是最令他们头疼的一件事情。
在进行CRM项目实施的时候,遇到阻力是在所难免的。问题是如何去化解这种阻力,甚至化阻力为动力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CRM项目经验,在这里尝试着把在CRM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列举出来,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法。
企业用户理论知识、实际工作经验跟不上
在信息化工具在企业中应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以前因其复杂被企业拒在门外的管理工具,应用到了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去。比如销售漏斗管理和信用额度管理等这些复杂的管理方法,可喜的是,它们已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接受并且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去。然而,仍然有许多企业对这些管理工具与管理方法还比较陌生,甚至以前没有接触过此类方法。这就给CRM项目的实施,设置了一个障碍。
因为CRM中,此类工具是比比皆是。而要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让用户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练,掌握这些管理工具,无论是对企业用户来说,还是对顾问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解决方法:
其一,在顾问进行相关培训的时候,企业要能够详细记录。最好是能通过视频等工具,把顾问的课程录成视频课件。这样的话,到以后遇到问题是,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培训、辅导。再也无需担心,一旦顾问离去后,企业遇到新问题时会无从下手。
其二,顾问在培训的时候,要尽可能以案例为背景进行说明。这样的话,用户会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理解。而在培训过程中,也要注意跟客户进行互动, 不要自己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下面听的人是糊糊涂涂,被一系列的新名称弄的头昏脑涨。
其三、企业在业余时要不断操练。一般的CRM实施顾问都是流动的,在项目实施期间,不可能都在企业驻扎。这个时候,企业CRM项目负责人,就要承担起临时顾问的角色。并在空余的时间里不断的组织用户进行操练,明白操作的技巧,并且总结经验 。
企业的观念不能及时从从手工操作时代转换到信息化操作时代
大多数企业在使用CRM软件时,总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系统是给企业用的,那当然系统的流程要来适应企业管理的流程,而不是因CRM项目去调整现有的流程。但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CRM系统一般是CRM产品设计师总结数十家客户成功客户关系管理的经验,而抽象出来的一套管理流程。 而企业上CRM的另外一个目的,无非就是系统通过这些标准流程,以规范企业的现有操作流程,从而达到流程优化的目的。
就这样,在现实工作中,很多用户想把现有的流程一成不变的照搬到信息化流程中去。这明显是行不通的。暂且不说现有的流程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即使现在的流程非常完善,不过,用了CRM管理系统后,可能以前某种认为优秀的管理流程,反而变得累赘。如价格管理流程,以前销售定单的价格可能要经过多道审批,从销售经理到销售总监,再到总经理。有了CRM系统后,就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对于反单的产品,系统中都有基础价格表,只要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就不需要去走这么多关子,延长了定单下达的日期。
解决方法:
其一、企业要转变观念。不要有莫名其妙的本位主义,以为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好。在适当的时候,要参考CRM的标准流程,如果觉得CRM流程可行,甚至比自己优秀时,则要坚决的把现有流程撤换掉。
其二、坚持一把手工程。要改变人的操作习惯,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因此,在CRM实施的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中,一把手要积极参与进来。一旦发现比现有流程更加合理的流程,一把手要应用手中的权利,乾坤独断,把新流程推行开来。而如果一把手确实抽不开身,也要赐一把尚方宝剑给自己的代理人,让其行使自己的权利。
其三、确定好新流程后,为了使得新的流程能够切实的落实下去,还要有一定的制度配合,并且要不断的监督。直到新的流程变为了员工的习惯,深入到他们内心为止。
工作、权利的重新分配,员工不乐意接受调整
出于流程的调整的考虑,因为一定会影响到工作的分配。有可能某些员工的工作量暂时大了、责任暂时重了。他们就不愿意了,不想平白无辜的添加这么多的工作,承担这么重的担子。而有些人则正好相反,并不愿意放弃现在手中的权利。
解决方法:
针对这种员工心理的失调,其实最好的方式是两种方法一起来,即软硬兼施,刚柔并济。
首先,企业发现这种员工,要跟其交谈,晓以大义。顾问要通过系统演示、讲解等方法,让员工明白,上了CRM系统后,虽然会为其增加不少的工作量,但同时,也有可能减少其原由的工作量。使其心理得到平衡。
而如果软的不行,就要来硬的。从制度上,强迫他们执行。这里有个细节问题要注意, 企业对第一个出来反对CRM项目的员工,一定要及时的制止,甚至处罚。因为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俗话说,“杀一警百”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还是非常有作用的。若等到反对派集成一团时,想管好就困难了。
基础数据的不准确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颗豆子播下去,永远不会长出个西瓜。如果CRM系统基本数据不准确,即使最好的系统也是无法显示出其优越来的。
若成本数据不准确,则CRM客户利润率分析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因为产品数据不准确,销售定单的是数据肯定会有问题;客户的联系地址错误,就有可能客户收不到货,诸如此类。因此,可以说,CRM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是ERP项目取得成功的最基础的要素。
解决方法:
其一、各种基本资料最好都有统一的格式,如客户基本资料、产品基本资料等等,格式确定后,再让相关操作人员对号入坐,可以避免一些明显的错误,如信息不全等错误。
其二、成品最好在公司内部有统一的编码,而不要套用客户的编码。一般情况下,成品企业有企业自己的编码,客户有客户的编码。在进行物料管理时,其他部门,如质量、生产部门,只熟悉自己企业编码,而不熟悉客户的编码。因而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成品物料编码,以便于操作,同时,可以减少错误,如一物多码情况的发生。
其三、不同的数据,不同级别的审核机制。不同的数据,其重要性也不一样。如产品基本资料跟客户价格信息,两者的重要性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重要的数据,要设置多道检验关卡,其修改等作业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与记录,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基本数据的准确性。
操作不熟练
影响CRM项目一个最大的阻力因素是员工对系统操作不熟悉 。因为企业绝大多数的员工对CRM软件还是第一次接触,而通过短短的几个月的培训,他们对于系统的熟练度就可想而知了。另外,由于操作的不熟练,必然会造成诸多的影响,一方面会影响工作效率。比如员工会错误的认为系统也不过如此,没有比手工操作方便很多,甚至比手工操作还麻烦,从而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到单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到系统的效益。
解决方法:
其一、除了操作还是操作。在CRM系统上线前,最好能够组成一个实验室,对用户进行“模拟演练”,从基本数据开始,到最后出货、客户投诉的受理与追踪;到各种管理工具的应用等。直到用户对CRM系统能够独立操作为止。
其二、制作相关的操作说明。可以根据用户工作的不同,如有人专门负责产品基本数据的录入,则把其相关的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形成书面文件,打印出来,贴在他的电脑桌上。提醒他,时刻按这个操作标准做。
其三、定期检查与核对。CRM项目负责人,要定期不定期的去抽查,各个部门的操作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定期总结系统操作中的错误,并形成总结报告,提醒各个操作员,防止再犯类似的错误。
最后一个就是,对于操作熟练、错误极少的用户要给予一定奖励,反之,在操作过程中,不断的犯错误,违反作业说明书作业的员工,要给予惩处。
上一篇:
CIO困惑:为何CRM成了“高级摆设”?下一篇:
客户关系管理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领域